
阳澄湖大闸蟹
阳澄湖大闸蟹又名金爪蟹。产于苏州阳澄湖。蟹身不沾泥,俗称清水大闸蟹,体大膘肥,青壳白肚,金爪黄毛。肉质膏腻,十肢矫健,置于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。每逢金风送爽、菊花盛开之时,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。农历9月的雌蟹、10月的雄蟹,性腺发育最佳。煮熟凝结,雌者成金黄色,雄者如白玉状,滋味鲜美,是享誉中国的名牌产品。
所属分类:
土特产
产品附件:
关键词:
农副产品
生鲜
蔬菜
联系我们
产品描述
阳澄湖大闸蟹又名金爪蟹。产于苏州阳澄湖。蟹身不沾泥,俗称清水大闸蟹,体大膘肥,青壳白肚,金爪黄毛。肉质膏腻,十肢矫健,置于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。
每逢金风送爽、菊花盛开之时,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。农历9月的雌蟹、10月的雄蟹,性腺发育最佳。煮熟凝结,雌者成金黄色,雄者如白玉状,滋味鲜美,是享誉中国的名牌产品。
产地概况
阳澄湖湖面开阔,是阳澄湖大闸蟹生长的理想之地。风光旖旎的阳澄湖畔,地形分为两个半岛:主岛和莲花岛。阳澄湖分为东湖、中湖、西湖三个湖畔。阳澄湖三宝为大闸蟹、河虾、桂鱼。阳澄湖面积120平方公里,约18万亩,是江苏省重要的淡水湖之一。其中只有中湖才能养殖大闸蟹,中湖水质清纯、水深底硬、水草丰茂、气候宜人,是螃蟹定居生长最理想的环境。
阳澄湖畔,东依上海,西临苏州,京沪铁路、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皆傍区而过,与上海虹桥机场相距仅半小时车程。她拥有岸线9.67公里,岸线蜿蜒曲折,富有诗意。阳澄湖总水面18万亩,太湖下游湖群之一,系古太湖的残留。一作阳城湖。“清水大闸蟹”著名产地。位于江苏省南部,苏州市东北境内。南北长17千米,东西最大宽度8千米,面积117平方千米,蓄水量3.7亿立方米。湖中纵列沙埂2条,将阳澄湖分为东、中、西3湖。东湖最大,水深1.7-2.5米;中湖和西湖,水深1.5米-3.0米。西纳元和塘来水,东出戚浦塘、杨林塘和济河注入长江,南出娄江与吴淞江、澄湖、淀泖湖群等相通。
阳澄湖除盛产螃蟹外,湖区尚产其他淡水鱼贝类。秋风起是吃蟹日子当你感到有薄薄的秋风刮起(约农历九月左右),那时的大闸蟹就会很肥美了,一直至年尾都会有蟹买,当然是农历九月及十月时吃最好,有“九雌十雄”之说法.
199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992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,2001年进行了修编,修编后的规划用地面积约36.15平方公里,规划设置湖滨观光带、水上运动区、水上风情园、生态湿地、八卦水城、休闲度假、疗养别墅区、软件园、闲暇鱼业区、现代农业种植园、观光农业园、水产交易区、古镇游览区和综合服务区等14个功能区。北湖滨有新石器时代草鞋山古文化遗址。
大闸蟹形态有四大特征:一是青背,蟹壳成青泥色,平滑而有光泽;二是白肚,贴泥的脐腹甲壳,晶莹洁白,无墨色斑点;三是黄毛,蟹腿的毛长而呈黄色,根根挺拔;四是金爪,蟹爪金黄,坚实有力,放在玻璃板上,八足挺立,双螯腾空,脐背隆起,威风凛凛。肉质肥嫩鲜美,食过后再食其它再好的佳肴名菜,都会索然无味。就在离开阳澄湖数公里的雉城湖,湖蟹产量亦多,但受海潮影响,肚不白,毛微黑,肉质远不如阳澄湖蟹好吃。同一境域的湖蟹,尚且不能相比,其它地区的螃蟹,更是大为逊色了。
养殖技术
养殖环境
模拟天然生态环境是大闸蟹无公害养殖提高其品质的有效途径。池塘面积不宜过小,一般以2~10公顷为宜,以利于水环境稳定,水深要求在高温季节深水区能达2米。蟹池内做成沟状或中央做一土堆,形成浅滩,沟的面积占池面积的15%~25%。水源可靠,无污染,水质符合《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(NY5051-2001)》标准,能灌能排。池外围用黑色钙塑板作为防逃板,入土10厘米,每隔0。7~1米用竹桩固定,外加网卡防敌害入侵蟹池,池埂内坡用厚塑料膜铺垫以利保水。蟹种放养前15天左右。彻底清池,干池每亩用生石灰65~70千克,带水清池用125~150千克,溶化后全池泼洒。生石灰的作用有三点:一是杀灭野杂鱼和敌害生物;二是改善池底(或淤泥)土质;三是增加水中钙的含量,改善池塘水质。清池后加入新水,及时栽植水草。水草既是蟹栖息、觅食、避敌和蜕壳的场所,又是食物中维生素、粗纤维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,同时还能净化水质。水草的种类包括浮水植物(水花生、蕹菜、浮萍等)和沉水植物(伊东藻、苦草、轮叶黑藻等)各占总面积的1/3,并适当移栽挺水植物(芦苇、蒿草等),沉水植物区用网卡分隔拦网,保护水草萌发,水草的覆盖面积达池塘面积的60%~70%。注意,池中间不栽水草,以免影响风浪及蟹分布。待水草长至3~4厘米后,投放螺蛳、蚬和小蚌等鲜活贝类软体动物,每亩投放量在250~300千克,使其自然繁殖,既净化水质,又为蟹提供适口的鲜活动物性高蛋白饲料。
养殖模式
大闸蟹养殖由于其单产较低,仅靠提高品质来提高养殖效益毕竟有限,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蟹池资源,增加不影响大闸蟹摄食生长的套养品种的产量来提高整体效益。生产实践证明,以下4种套养模式为蟹池增效主要模式。
1。套养青虾模式:蟹池套养青虾既可摄食池底残铒及有机质,减少池底污染,青虾本身也是大闸蟹的优质天然铒料。一般在5月份每亩放抱卵虾0.5~1千克,或于7月初每亩放1~1.5厘米青虾苗4万尾,考虑到生产成本,以投放抱卵虾效果较好。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,到年底每亩可收优质商品虾10~15千克。
2。套养匙吻鲟模式:大闸蟹整个生长期投喂量都较多,其粪便易使池塘水质变肥,而匙吻鲟是“肥水鱼”,蟹池套养不仅可促进鲟鱼生长,还可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。5月中旬每亩投放规格15~20厘米/尾的匙吻鲟苗35~40尾,年底可产商品鲟鱼20~25千克。
3。套养黄颡鱼模式: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,可摄食蟹池残饵、小杂鱼等,起到净化水质、提高饵料效率的作用。黄颡鱼苗种一是春片鱼种,规格120~160尾/千克,可于3月份投放。每亩放100~150尾;二是当年夏花,规格3~5厘米,于5月底6月初投放,每亩放300尾左右。至年底一般可收商品鱼15千克左右。
4。套养鳜鱼模式:鳜鱼为肉食性鱼类,对水质环境要求与大闸蟹相似,池中套养的鳜鱼主要摄食池中的小杂鱼虾,减少生物耗氧和提高饲料效率,同时将池中的低值鱼类转化为高档鱼,达到增效的目的。鳜鱼苗种投放时间为6月上旬,其规格5厘米左右。每亩放15~20尾,年底可产商品鳜鱼8~10千克。
放养蟹种
选用长江水系天然蟹苗培育的无公害大闸蟹种。这种蟹体色青灰,有光泽,活力强,生长快,而且很少出现性早熟。放养时选择规格整齐、体质健壮、无病无伤的个体,规格100~150只/千克,每亩放养500~600只,密度过小,群体产量难以提高,密度过大,个体规格偏小。放养时间以2月下旬~3月上旬为宜,选择天气晴暖,水温较高时进行。放养前蟹种用3%~5%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5分钟。放养时先在蟹池中间围栏一块占全池1/5~1/3的面积进行暂养,既有利于早春的集中饲养管理,又有利于大面积水草及螺蛳的生长繁衍。暂养时间一般到4~5月,蟹蜕第一次壳后撤掉围栏,进入整池养殖。
投喂饲料
大闸蟹为杂食性动物,既要保证充足的动物性饲料,又要辅以植物性饲料,在人工喂养过程中,饲料要鲜活适口,不能投喂变质的饲料,前、后期(3~5月和9~10月)以动物性饲料小杂鱼、蚌肉、水生昆虫等或成蟹商品饲料为主,中期(6~8月)以植物性饲料麸皮、谷物、蔬菜和水草等为主。在使用蟹商品饲料时,要把握好饲料质量,选择无公害优质饲料。一般每天投喂2次,投喂量占蟹体重的8%~10%,清晨投喂全天饵料的1/3,傍晚投喂2/3,具体投喂量视蟹的规格、数量、水温、天气、环境条件等灵活掌握。定点投喂,主要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,保证所有蟹都能吃饱吃好。
池塘水质
保持良好的水质对养蟹尤为重要。一般要求水质清新,溶氧量在5毫克/升以上,pH值在7。5~8。5,水体透明度达40厘米以上。换水对保持良好水质,增加溶氧有较大作用,要依池水的水温、季节、水质状况和蟹的生长情况而定。一般春、秋季半月换水一次。每次换水1/3或1/4;夏季水温较高,每5~7天换水一次,每次加深30~40厘米。另外,池水透明度低于40厘米,需勤换水;蟹摄食明显减少,白天离水乱爬,表明水质恶化,应立即换水;在久旱不雨,水质老化时,要勤换水。换水先排后灌。此外,蟹池常用的生石灰具有消毒、杀菌、调节水质和pH值及增加钙质等作用,但养蟹池水位较浅,且栽植了水草和投放了鲜活螺蛳,因此蟹池泼洒生石灰的一次性用量不能过多,一般每亩2。5~5千克即可,且要求泼洒在没有水草的水面中,泼洒次数每月3~4次。
夏季管理要求:夏季是阳澄湖大闸蟹生长旺季,要抓住时机投足、投好饵料,确保其快速生长。在此阶段应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如豆饼、小麦、南瓜等的比例,以利阳澄湖大闸蟹聚积体能,并防止性早熟。秋季正值阳澄湖大闸蟹育肥时节,应适当增加螺、蚌、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高蛋白饵料。
相关产品
联系我们